作業,很虛。
假設一開始
每一個人在平面上
有9宮格的基本生活單元
別人都無法侵占
人跟人聚集
因為個人需求、空間取捨,將空間分享出去,或是接受分享的空間, 甚至納入新居者(?
分享出去的空間,跟新的居者,好像變成了中介空間的一部分,
但是應該是扭曲、破碎的,在這邊看起來像有規律直線,
雖然想說,藍色新居變成個體居住中心,又因供或需而接受或分享...
生成機制是甚麼?應該還是看使用者需要(?
================
然後,ECO用在哪好,
那天,聲明老師代課,
他是說概念跟ECO進入設計,
能分開進行,之後才作結合,
例如
概念重點放在 空間 組合中介活動,
ECO重點放在 皮層 造型光照熱材,
皮跟骨肉分開的小住宅。
我覺得這樣,量剛好(?
==================
如果要放在設計前面的話,
那我應該要去看這小住宅使用方式,
實驗:
例如是一家四口還是2~4個朋友同住
(我可能傾向2~4個體,因為我是從個人中心出發),
假設:
假設使用空間的取捨與分享空間的對像
(雖然之間應該有規則,應是隨居住者的習慣有關係的秩序),
量體在空間推移後,產生戶外、室內或半戶外的中介
(中介:私人到公共的分別;介面、通道或是公共區域);
紀錄:
用ecotect,算該些的地方的光,評估適合哪些活動,
修改:
去查表,如果光不對,修改皮層或材料。
這樣大概就作不完了(?
=====================
如果還要談到使用者的室內,目前大概只有Lux,
通風、濕度、空調等等的,我都沒有辦法模擬。
是說 我好像偏離主題
=====================
補充
每個空間都先設2MX2MX2M=8立方公尺
1人一開始都擁有27格,1人是216立方
4人共808立方,如果加上空間脫開
或加用eco而設計的皮層,建蔽率大概過50
=====================
還少了很多,不過想不起。
只想到之前打的字